一個用腳抱孩子的媽媽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楊恩典-口足畫家


中國時報/浮世繪/生活雜記   (2005/11/06)
我想,我的寶寶以後也會遇到因為我而來的許多問題,所以,我將寶寶的名字取為「貞德」,希望她能勇敢面對人生,如同聖女貞德般的堅強。 當我懷孕時,有人問起,我對「媽媽」這個新角色的適應?答案就是,當了媽媽之後,我才學會作媽媽的。 
雖然在生產以前,我曾有過許多的想像與預備,但是,當嬰兒誕生之後,才知道有好多的狀況,是無法預想的。像是,幫軟綿綿的小嬰兒洗澡時,哪裡可以著力?或是,如何讓自己可以從三更半夜的熟睡中,能清醒地起來餵奶?要不就是,當小嬰兒一直啼哭,卻依然可以不發火地搖哄他?
用雙腳來「初為人母」這些應該是所有「初為人母」的媽媽都經歷過的事吧!唯一差別是我用「雙腳」來做這些事情。
我一出生就沒有雙手,所有的家務事、或是後來從事畫畫的工作,全都用腳來完成。所以,照顧出生嬰兒,對我來說,不是難事。尤其,我覺得這個小孩是上帝特別給我與丈夫的祝福。從超音波看到胎兒有手腳都還擔心
之前,我懷第一胎的時候,不幸小產。當時真的很難過,因為我是多麼小心呵護,還打了安胎針,所以當醫生宣布胎兒沒有心跳時,我真無法接受。醫生安慰的說,這屬於自然淘汰,也許這胎兒並不合適我們夫妻,下一胎會更好。所幸憑著信仰,自己也就很快調適心情,果真,兩個多月後,我又懷孕了。
懷孕期間的確吃了不少苦,像是後來發現自己貧血很嚴重,記得有次和丈夫逛大賣場時,就突然頭暈、臉色慘白,還好丈夫立刻扶住我,要不然就跌倒。後來我就坐輪椅,以免狀況再發生。到了第五個月,有天正要上車時,聽到「劈」的一聲,我右腳竟然無法再用力了,丈夫趕緊送我到醫院,才知道右腳膝蓋的韌帶斷了。那時因為懷孕,沒有辦法照X光,也無法打止痛劑不能吃止痛藥,只好靠著意志力忍住那一陣陣的強痛。
當時,隔兩天我就要開個人畫展,而且還有早在一年前就排定好的演講行程,這些都是不能推掉的,幸好,平常畫畫是靠左腳,但是失去右腳的支撐,對當場的畫畫有著很大的影響。
在懷孕前,我就跟醫生詢問過,我的障礙狀況會不會遺傳給孩子?還好醫生檢查說,我應該是母親懷孕期間服了成藥導致障礙的。話雖如此,在每個懷孕階段的產檢,即使從超音波裡看到胎兒有手有腳,都還是令我擔心不已,直到,我看到了出生後的寶寶,才放下心來。這就是甜蜜的負擔
由於,自己從小在育幼院長大,看到大部分孩子來自問題家庭,在缺乏愛的狀況下,造成了行為偏差。所以,結婚時我就決定,要讓自己的小孩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,因此,我與丈夫都決定要親自帶小孩,不假他人之手。像現在,小嬰兒吃母奶的時間很近,加上可能因為我懷她時,都在半夜做畫,寶寶因此也是個夜貓子,目前照顧起來雖然吃力,但我與丈夫都樂在其中,這就是甜蜜的負擔啊!
關於畫畫,現在因照顧小孩時間相對減少很多,但是我並不覺得遺憾,因為像現在我會畫母子圖、或是有關動物親情的作品,都因為寶寶而給我很多作畫的靈感。
從小到大,由於我的身分受到許多媒體的關心與注意,而丈夫也因為我,必須接受大眾的關心。我想,寶寶以後也會遇到因為我而必須接受旁人的眼光、或是我的障礙問題,所以,我將寶寶的名字取為「貞德」,就希望她未來能以平常心接受這些挑戰,並且勇敢面對人生的任何挫折,如同聖女貞德般的堅強。
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。這個想法,我想,應該不管她有手或沒有手、健康或不健康都會有的吧?因為,只要身為「媽媽」,自然就會有這種心願的。

 

 《恩典之歌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林清玄/著


在電視上看見楊恩典小姐生了一個健康的孩子,她親自哺乳,由於沒有雙臂,她必須用腳懷抱嬰兒,口足並用,才能讓孩子喝到乳汁。那真是一幅美麗的畫面,令我感到泫然,彷彿聽到生命美好的頌歌。
我想起第一次見到恩典,是在她八歲的時候。當時為了做報導,我到六龜山地育幼院小住,印象最深刻的,當然是楊恩典。她坐在鞦韆架上,架上的藤蔓開滿了紫色的牽牛花,孩子們在四周奔跑笑鬧,只有黑褲白衣的楊恩典最安靜,她安靜到令人心疼。我坐在她身邊的石頭上,幫她圍緊她的米色披肩,長髮柔順的散在披肩上。她不只安靜,靜中有一種了知人生的美,才八歲的孩子,眼睛裡已有無限的深邃與滄桑。
同行的攝影師說:「要不要把她的披肩拿起來,拍一些她沒有手的照片?」
     我說:「就拍那些美麗的照片吧!」
     於是,我們拍了她用腳洗臉、用腳刷牙、用腳吃飯、用腳寫字的照片,那些照片中看見了生命堅毅、勇氣與不屈,真是美麗非凡。
正如育幼院的楊媽媽說的:「恩典生下來的時候,手就沒有了,肩膀卻那麼圓滑,根本就不像殘缺的樣子。這是上帝的意思,上帝一定是想透過她,來彰顯一些恩典!」
離開育幼院之後,我每在生活不順、人生挫折時,就會想到坐在鞦韆架上唱著:「我是隻小小鳥」的美麗秀氣的小女孩。只要閃過那個畫面,一切的苦痛都立即化成一隻小鳥,飛上天空。
後來,聽說楊恩典習畫,在藝術上頗有天分。
後來,楊恩典上了高中,成為我大哥的學生,她的乖巧與勇敢,是每次和大哥會面,他都會一再的描述。「恩典在學校裡的表現,使老師和同學的靈魂都得到了清洗和提升。」
我們有什麼資格抱怨人生呢?去看看楊恩典的笑容吧!我們為什麼會因考試成績不佳而灰心呢?去看看楊恩典用腳畫出的美麗圖畫吧!我們因孩子煩惱的時候,去看看楊恩典如何千辛萬苦生下孩子,又如何萬苦千辛的撫養她的孩子吧!
楊恩典後來成為口足畫家,賣畫維生,還有餘力照顧別人。我覺得恩典的故事應該寫入課本,讓孩子深思,去看見幸福,去感受慈悲。她像一泓清水,能洗滌我們,並讓我們品飲生命的甘美。
上善的水呀!只要沒有障礙,水就會向前流;即使修築堤防,水也會蓄滿,繼續向前流。
上善的水呀!裝入方形容器,水就化為方形,裝入圓形,水就化成圓形,水的形狀不斷變化,水的本質卻不改變。
上善的水呀!不論在什麼容器,水都是如此清涼和甘美。
老子的道似乎是,如果你還有痛苦,是由於你還不夠謙虛。如果你還有煩惱,是因為你還有執著。如果你還有挫折,是因為你還不知道順勢而為。我們的身體只是容器,只要我們品飲過真實的水,容器或許改變了,水還是甘美如昔。我們的歷程只是水向前流動的外在展現,水有流不動的時候,也有遇到障礙的時候,也有渾濁波動的時候……,只要立志往前流、一直向前流,就會堂堂的流出前村。
荖農溪的水永遠不息,三十年像水流去了,一想到坐在鞦韆上的小女孩,心也像昔日之水,清明依然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pa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